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人畜共通傳染病-細菌

1.魚類鏈球菌症

  • Streptococcus iniae 為一人畜共通之細菌性病原,最早於1972由一種產於亞馬遜河的瓶鼻海豚(Inia geoffrensis)的皮下創傷中被分離,因以為名。1994~1995曾經由傷口引起人類手的蜂窩性組織炎和心囊炎,因此有傷口或與魚接觸時須特別注意避免被刺傷。
  • 為許多淡水和海水魚種類的重要病原。由不同鏈球菌種類引起的鏈球菌症都有相類似複雜的疾病,包括罹病魚外觀呈現脫鱗、虛弱、食慾廢絕、迴旋運動、角膜混濁、凸眼、肛門及鰭基部變紅出血;眼睛、鰓及肌肉出血。解剖病變可見內部臟器出血、腹部膨脹有腹水、肝臟蒼白、腦膜腦炎及脾臟腫大。
  • 與病死魚的直接接觸,經常是魚類傳播感染本病的最重要來源,而污染的飼料則是養殖魚類感染的主要來源。本症常流行於夏季,溫度超過20℃易發生。
2.流產披衣菌
  • 披衣菌為一重要人畜共通傳染病,可感染的對象極為廣泛如牛、羊、豬、雞、鴉、犬、貓、鴿子及家中飼養的鳥類等多種動物都會受感染而發病。
  • 披衣菌為革蘭氐陰性菌,但必需在宿主細胞內進行細菌般二次分裂增殖。
  • 1999年 Everett 等建議將重新分成Chlamydia和hlamydophila兩個不同屬。Chlamydia 屬包含: C suis 、C. trachomatis、和C. muridarum。Chlamydophila屬包含:C. pneumoniae、C. pecorum、C. caviae、C. felis C. psittaci (先前分類為 Chlamydia psittaci 鳥類菌株)和 C. abortus (舊稱Chlamydia psittaci 第一血清型)。
  • 流產披衣菌(Chlamydophila abortus ),主要引起牛、綿羊和山羊流產、死產,肺炎結膜炎、關節炎,偶爾可見無症狀腸道感染。
  • 一般的動物,受披衣菌感染後都沒有特殊的臨床症狀,如牛、羊、豬在感染後造成流產,經診斷才知道是披衣菌感染。而披衣菌感染家禽後,有時雖然會引起呼吸異常,但因沒有典型症狀或是造成大量損失而容易被忽略。
  • 對大部份的人而言,雖然是被感染,但對於健康是沒有影響;儘管有些人可能會常有眼結膜炎,或是時常感覺上呼吸道不舒服
3.布氏桿菌病
  • 布氏桿菌病又稱 Bang 氏病,或傳染性流產,仍指各種布氏桿菌在哺乳類所引起之病症,為一種重要的人畜共通傳染病。是一種細菌性急性或慢性傳染病,以胎盤炎及流產為特徵。其中重要的有流產布氏桿菌(Brucella abortus)除感染外,偶爾感染其他動物包括類,其他布氏桿菌包括馬爾他布氏桿菌、豬布氏桿菌、山羊布氏桿菌及犬布氏桿菌等很少傳染給人。
  • 1987年,終於把乳牛布氏桿菌病撲滅,而羊及豬之布氏桿菌病經數年之檢查及偵測,均未發現有布氏桿菌病之污染
  • 犬血清之Brucella canis 之抗體陽性率高達11%
  • 人類感染後會產生波狀熱,患者間歇性發燒、全身關節酸痛
  • OIE建議之血清學方法包括:平板凝集試驗(包括標準平板凝集以及玫瑰苯試驗)、補體結合試驗、ELISA以及極性螢光試驗(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對於乳品則有乳環凝集試驗
4.螺旋桿菌
  • 這些細菌存在於許多哺乳動物與禽類的消化道
  • 1982年澳洲的Marshall及Warren成功地自人類胃中分離出Helicobacter pylori
  • 目前已確知H. pylori與人的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及胃淋巴瘤等有密切關聯性,人在感染H. pylori後,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發炎,進一步導致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
  • H. mustelae與貂的胃炎及胃潰瘍、H. acinonyx與印度豹的胃炎及H. heilmannii與豬的胃潰瘍等,其他螺旋桿菌亦與腸炎有關,而有些螺旋桿菌如H. pylori、H. canis、H. pullorum、H. heilmannii、H. rappini與H. cinaedi則可能具人畜共通傳染性。
5.貓皮下隱球菌症
Subcutaneous Cryptococcosis in a Cat
  • 為酵母菌類的真菌,為重要之病原性酵母菌且為人畜共通傳染病(1)。2.Cryptococcus屬有19種,但只有C. neoformans能感染人與動物。其為球形至卵圓形,薄壁可出芽生殖;大小差異大 (2.5-20.0μm) 。其特徵性構造為細胞被一厚層黏多醣類所包圍 (被膜) ,且其厚度不一
  • 本菌為腐物寄生菌,可由土壤、果實、牛乳中分離,但被認為重要的來源則存在於長久堆集的鴿子糞便中
  • 一般C. neoformans感染犬貓時以皮下及鼻腔肉芽腫,中樞神經系統傷害及眼盲為主要病變與症狀[1]。4.C. neoformans雖為多種動物之系統性疾病。但常見於貓,且往往見於免疫不良之情形,例如:貓白血病病毒感染、營養不良或類固醇之投予等
  • PAS鏡下明顯呈現厚被膜之紅染菌體並偶見出芽狀酵母菌斑生殖法 (圖3) 。而Muciarmine染色亦有相同之陽性反應
6.炭疽 (anthrax)
  • 炭疽 (anthrax) 是由一種會產生芽孢 (spore) 的炭疽桿菌 (Bacillus anthracis) 引起的急性感染病,多發生於野生或飼養的牛、綿羊、山羊、羚羊、駱駝及其他草食動物
  • 一般認為本菌來源自土壤,並不會藉由動物互相傳染。炭疽依感染途徑的不同可分為皮膚型、吸入型及腸胃型
  • 主要致病因子有二,菌體抗原及外毒素,菌體抗原包括細胞壁及莢膜。外毒素分三種,包括保護性抗原 (protective antigen, PA)、致死因子 (lethal factor, LF) 及水腫因子 (edema factor, EF)。炭疽致死的原因在於炭疽桿菌產生PA,LF及EF三種外毒素,寄主細胞表面蛋白酵素 (Furin) 將PA切割為PA20及PA63。PA63表面含有LF或EF之接受體,當PA與EF或LF結合,PA在寄主細胞膜上形成七個分子,排列成「甜甜圈」狀的柒元體 (heptamer) 通道,可讓LF及EF由通道進入細胞內破壞正常細胞的機能而致病。若動物出現全身瀰漫性水腫及血液不凝固的情形,則需視為疑似病例
  • 人類的感染經常是因職業的關係,接觸感染動物或畜產製品如皮毛、皮革等而感染,故此病又稱為羊毛工人病 (woolsorter’s disease)
  • 草食獸感受性較高,羊、牛、馬、豬最常被感染,但豬較有抵抗力,易成為本病保菌者。
7.鉤端螺旋菌
  • 於1886 年首先由 Weil 報告,稱為 Weil's 病
  • 鉤端螺旋菌長 6-14μm 寬 0.1-0.2μm,細桿彎曲狀或螺旋狀,兩端呈鉤狀。可通過其他細菌無法通過之過濾器。觀察需用暗視野顯微鏡,染色可用 Giemsa 或快染法,組織切片可用鍍銀法、螢光抗体或免疫抗体酵素法等染出。
  • 常見之鉤端螺旋菌血清群及其宿主如表,宿主轉成慢性後,常成為帶原者,尤其是鼠及豬。本菌對動物之腎臟具特殊之親和性,故食入患畜之尿液是主要之傳染途徑,亦可經皮膚創傷、黏膜、眼結膜等侵入,其他如患畜之流產胎兒、胎盤及乳汁亦可傳播。 
  • L. icterohaemorrhagiae、 L. canicola、L. pomona、L. grippotyhosa、L. hebdomadis、 L. tarassovi、在動物較常見。
8.鳥型結核菌
  • 鳥型結核菌在公共衛生上屬於人畜共同傳染病,本病感染的病禽若非品種稀少,少無治療的價值,一般多採取直接撲殺的方式處理。除非病人是處於免疫抑制狀態,若在正常情況時,鳥型結核菌感染人類的比率較低。 
  • 禽類結核菌症為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是由鳥型結核菌(Mycobacterium avium)感染所引起消化道病變為主
  • 鳥型結核菌感染主要在肝臟、脾臟及腸道造成灰白色或黃色的特徵性的結核性結節病灶,以及造成肝臟與脾臟腫大,嚴重感染時,則會導致肝臟或脾臟破裂,肺臟的病變則較不常見。鳥型結核菌與其他結核菌所造成的結核性結節不同點在於病灶內以巨噬細胞與類上皮細胞為主,不會有朗罕氏巨大細胞形成,且結節外圍的結締組織與淋巴球反應不發達。其組織病理學變化與反芻動物感染副結核菌症(paratuberculosis)的病變較相似。
  • Ziehl-Neelsen抗酸染色後,在巨噬細胞及類上皮細胞的細胞質可見到大量被吞噬的抗酸陽性紅色短桿菌
  • huan0112-8.jpg (473×308)
9.Aeromonas hydrophila
  • Aeromonas hydrophila 除引起吳郭魚出血敗血性疾病,尚可引起許多淡水魚與海水魚(目前僅一例)的出血性敗血疾病
  • 在血液培養基呈β溶血,在MacConkey培養基呈兩種顏色菌落,Oxidase及Indole陽性,可懷疑本菌。
  • 由於本菌廣泛存在水環境中(不論是污染或是乾淨的水域)極某些低鹽度的水域,甚至正常魚類的腸道。基於發病吳郭魚均經歷較差的水質環境,捕捉或密飼,本人相信是緊迫引起的二度感染導致本病。症狀如同鏈球菌的感染,臨床可見體色變黑、體表及鰭基底部出血,嚴重者出現潰瘍。剖檢可見臟器鬱血及出血、腹水,腎、 脾腫大。由於極差的水質才會產生此病,因此預防以改善水質及飼養管理為主
  • 為一人畜共通之細菌,會引起人類腸胃炎、蜂窩組織炎、敗血症,為機緣性感染,因此年長、年幼及有免疫抑制現象的人處理吳郭魚時須特別注意。
10.山羊之紅球菌感染症Rhodococcus equi Infection in Goats
  • 紅球菌屬為土壤與消化道常在菌Rhodococcus equi 屬於多形性革蘭氏陽性桿菌,對動物之致病性,以 2~6月齡之幼駒之危害性最為重要,會引起幼駒之支氣管肺炎、肺膿瘍、潰瘍性腸炎及腸系淋巴炎。至於對其它動物之危害,則以引起豬隻頸部與顎下淋巴結類似結核病變為次之,其它如牛、水牛、綿羊、貓、人亦有病例報告
  • 大部分之病例皆屬偶發病例。
  • 感染路徑有呼吸道吸入及消化道感染兩種,在本病例之病變中,肝臟膿腫較肺炎病變為明顯且有較為慢性炎症之傾向;推論此病羊可能先經由消化道感染肝臟形成膿腫後,細菌再隨著後大靜脈進入右心而到肺臟引起肺炎。且國外文獻 (1) 指出,蠕蟲類寄生蟲之幼蟲可能污染帶有紅球菌,經由消化道進入體內移行而到達肝臟及肺臟,而導致兩個臟器之感染
11.乳用山羊李斯特氏菌病Listeriosis in Dairy Goat
  • 本病是由 Listeria monocytogenes 感染所引起之高度致死性人畜共通傳染病,在公共衛生上為不可忽視之重要疾病。由於本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中,故可生存於人體、畜禽、野生動物、馬蠅、蝨、壁蝨、土壤、肥料、污水、腐蝕植物之莖葉、青貯料、畜產品、海產、蔬果等生物
  • 可分為:(a) 腦炎型:顯現中樞神經系統障礙。(b) 胃腸敗血症型:引起肺、肝、脾及心肌等內臟器官之充出血。(c) 胎盤炎型:主要引起懷孕母羊流產。  
  • 一般反芻動物被 L. monocytogenes 感染而引起之症狀以腦炎為主症,單胃動物及鳥類則引起敗血症。至於感染人可引起小孩和老人之腦脊髓膜炎;同時亦可引起幼兒之敗血症及孕婦胎盤感染導致流產。
  •  血液檢查,牛、羊等草食動物不會有單核球增多現象,而兔、齧齒類動物則有單核球增多症狀
  • 本菌的致病途徑仍不清楚,最可能的方式有:(1) 羊餵飼硬纖維質飼料及摻合釘、金屬等食物時,經常在口粘膜造成擦破及刺傷性小傷口(不明顯的微細傷口),病原菌(特別在食物中)由口粘膜的傷口侵入口粘膜下之神經系(主為三叉神經)的神經鞘而順次上行到延腦等中樞神經系統而致病。(2) 病菌由消化道進入血液,經循環而形成敗血症。(3) 病菌平常潛伏於動物體內,當環境或生理狀況改變時,病原體大量增殖而致病
12.豬沙氏桿菌病Salmonellosis
  • 1.豬霍亂沙氏桿菌 S. cholerasuis,本省以此型 為主 2.鼠傷寒桿菌S.typhimurium
  • 1.敗血型: 耳、尾、四肢及腹部有紫斑,肺炎,黃痢甚至水樣血痢。 2.腸炎型: 常出現於豬瘟二次感染,黃色水樣下痢,慢性糞便呈灰色黏稠
13.萊姆病
  • 1975年美國康乃迪克州萊姆鎮,許多小朋友出現原因不明類風濕關節炎,直到 1982 年才檢出病原菌伯氏疏螺旋菌Borrelia burgdorferi,本病在人類引起多重系統病變,很多臨床症狀,初期約在被病媒叮咬後 3-30天出現,有 60-80% 病人出現一種擴張性皮膚病變,游走性紅斑(Erythema migrans; EM),其他症狀類似感冒,產生頭痛、輕微發燒、全身疲勞、寒顫、肌肉關節疼痛等。本病若未經治療,後期可能引起之症狀,包括關節炎、心臟炎、神經炎、顏面神經麻痺、關節腫脹等。
  • 萊姆病之病原菌為疏螺旋菌Borrelia,目前巳知此種菌有 4 種:Borrelia burgdorferi,、Borrelia garinii、Borrelia afzelii、Borrelia valaisiana等,但一般發現以伯氏疏螺旋菌Borrelia burgdorferi為主要,可感染多種哺類動物,亦曾見於鳥類。其由一種硬蜱Ixodes媒介,巳知包括:I. dammini、I. scapularis、I. pacificus、I. ricinus 等。此種蜱之生活周期:由母蜱產卵、孵為幼蟲、形成蛹、最後化為成蟲,其週期為 2 年,此期間之幼蟲、蛹及成蟲均會吸血,幼蟲時吸食小動物如白足鼠Peromyscus leucopus之血,而此種鼠是伯氏疏螺旋菌之保原動物,若其吸食為本菌帶原者,則當其化為蛹及成蟲時均俱感染性,再叮咬動物或人類均可造成感染。在野外蜱成蟲常叮吸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而繁殖,但鹿本身甚少發生菌血症而造成傳染者。
  •   萊姆病最常發生之臨床病例時間為蜱最活動期,即春到夏季時。
  • B. gariniiB. afzelii 則分佈在歐亞地區,引起的臨床症狀分別為神經症狀
    (即神經型疏螺旋體症neuroborreliosis)與慢性萎縮性肢端皮膚炎
    (acrodermatitis chronicum atrophica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